米脂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平白无故消失的明朝御史兼论毛铺村 [复制链接]

1#

白云龙撰文

毛铺村位于河南省新县东部周河乡境内、大别山腹地,距离县城大约四十分钟车程,27自然村,人口多人。这里群山环抱,形成一个小盆地;新县第二高峰——海拔九百多米的白云山,就矗立在村子东部,淮河支流——白露河穿境而过。自然环境优越,人文资源丰厚,古民居、古驿道和古城寨为其鲜明特色。

毛铺村楼底下(楼上楼下组)全景图(白云龙摄)

年夏,毛铺村支部书记彭广存告诉我,毛铺村委会计划编写《毛铺村志》,征求我的意见。“盛世修志”,我立马表示支持。村委会随即邀请几位热心的毛铺籍文化人操办此事。由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彭绪琴教授领衔,组成一个七八名编制成员团队,彭道刚就是其中一员。他老家田湾,已年届六旬,论辈分我叫他舅舅。彭道刚善思好学、为人忠厚,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情怀,在县城经营一家文创广告公司。这次他受邀加盟村志编辑组,具体负责村史和相关影像资料的收集、拍摄制作等。

时至年7月,相关工作已进行近一年,整体上还算顺利。但始终有一个关键问题萦绕大伙心头却又不得答案,那就是:“毛铺”这个村名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毛铺村因居民姓氏而得名?毛铺村现有余号人,却没有一个姓毛的;询问老人,也没有听说过去有多少姓毛的。毛铺村因地理特征而得名?纵览毛铺大大小小27个自然村和几十处山头、溪流等地形地貌,都与毛铺村名扯不上半点关系。那毛铺到底何以得名呢?大家的纷纭猜测和看法,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地方:毛铺村甘湾村民组的“毛家墓”!

甘湾村民组位于毛铺村部东南方向约一公里处,紧靠在白云山西麓李家寨脚下。村前蜿蜒着一条清澈小河,村口“汉潢古道”残迹可辨。村子坐北朝南,树木掩映,竹影婆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所谓“毛家墓”,是指一处墓葬,就坐落在甘湾村民组东头,现被几户民居围合着。我小时候常去这个村子走亲戚,姨老表朱仁贵曾领我看过“毛家墓”。当时那里有一条由条石垒砌得比较规整的石岸,紧挨着石岸,是一片竹园,并没有看出是什么墓地的形状。记得老表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墓里葬的是一位姓毛的大官,是皇帝的老师,大家都称他“毛御师”。一转眼,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变化还是挺大的,“毛家墓”都让房子围合起来了,竹园也没了。从目前地势地形来看,当年下葬的时候,墓地选址应该是依山傍水,估计周边也不会有房子。

甘湾村民组和毛家墓位置图(航拍图)

话说回来。彭道刚也是按照上述这个思路来考虑的。他遍访村中老人,听到的还是众口一词——“毛家墓”里面葬的是毛御师;御师么,就是皇帝的老师。这和一直以来在毛铺村盛传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彭道刚不甘心。年7月1日,他专门造访住在甘湾年届八十二岁的彭广怡。广怡除了也说毛御师是皇帝的老师之外,还讲到他儿时曾和一个大些的同伴,钻过“毛家墓”。据他描述,墓门当时已经垮塌,但小孩子钻进去比较容易。里面不太高,中间是“吊棺”,墓室周围是条石砌做的,有不少淤泥,黑乎乎的看不太清,反正感觉空间不算小。由于害怕,墓室里不敢多待,很快就钻出来了。访谈中,广怡还讲了墓地年遭盗墓的情况,另外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说当年毛铺蔡河村民组对面的河堤旁,有几间屋子是一家商铺,卖些日杂物品,就叫“毛家铺”,传说就是“毛御师”当年修建的;年久失修,后来垮塌了,但房基可能还在。

彭道刚闻此大喜,随即前往蔡河村民组对面河堤汉潢古道边的田地里找寻,果然发现有一处房基的痕迹。这处房基长约10来米,宽约7米,并不是很大。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彭道美还在此处做过生意,卖些油条豆腐日杂用品,大约在六十年末倒塌后慢慢就废弃了。有此收获,更加激起了彭刚深入探究毛铺村得名缘由的热情和劲头。

彭道刚(左)采访甘湾村民组彭广怡

彭道刚闻此大喜,随即前往蔡河村民组对面河堤汉潢古道边的田地里找寻,果然发现有一处房基的痕迹。这处房基长约10来米,宽约7米,并不是很大。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蔡河的彭道美还在此处做过生意,卖些油条豆腐日杂用品,大约在六十年末倒塌后慢慢就废弃了。有此收获,更加激起了彭刚深入探究毛铺村得名缘由的热情和劲头。

“毛家铺”旧址示意图(航拍图)

当晚,彭道刚坐在电脑前,一边浏览着网页,一边思索着如何取得突破。突然灵念一闪,计上心头:没思路,找百度啊!他半是兴奋、半是期待地打开百度,输入“御师”字样。有价值的信息不多,只有一个解释与“皇帝”多少沾点边:御师者,御医也。但这个解释与毛铺村乡亲们历年来口口相传的“御师就是皇帝的老师”,明显对不上啊!彭道刚接着搜索“皇帝的老师”。网上显示,皇帝的老师称作帝师或太傅,并不叫什么“御师”。这下,彭道刚不免有些失望,闷坐了好大一会儿。他随后想到,既然说毛家墓里面葬的是位大官,而“御史”也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哟,是不是此前大家都传说错了?这个“毛御师”会不会是“毛御史”之谬传呢?毕竟,“御师”和“御史”这两词的发音,在毛铺村方言中十分接近啊!彭道刚继续百度,输入“毛御史”!哈哈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毛御史相关信息居然有万条!!其中大部分信息,直指明朝御史毛羽健!!!

《明史毛羽健传》载: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覆变幻状,二人遂被斥。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羽健言:“贼巢在大方,黔其前门,蜀遵、永其后户。由黔进兵,必渡陆广奇险,七昼夜抵大方,一夫当关,千人自废,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遵义距大方三日程,而毕节止百余里平衍,从此进兵,何患不克?”因画上足兵措饷方略,并荐旧总督朱燮元、闵梦得等。帝即议行,后果平贼。已,陈驿递之害:“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积困为苏。……。一日,帝御文华殿,独召延儒语良久,事秘,举朝疑骇。羽健曰:“召见不以盈廷而以独侍,清问不以朝参而以燕间;更漏已沉,阁门犹启。汉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疏入,切责。羽健既积忤权要,其党思因事去之。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以羽健尝疏誉崇焕,劾之,落职归。卒。

上述段落现代译文如下:毛羽健,字芝田,(现湖北省)公安人。明朝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职位被征召,授官为御史(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纪检监察官员)。毛羽健好直言,爱发表个人意见。首先建言陈述杨维垣的八大罪状和阮大铖反复不定、变幻莫测等不法情形,这两人因此遭到弹劾。明朝政府军队曾征讨安邦彦,久而无功。毛羽健说:“贼寇(安邦彦)的巢穴在大方,黔是他们的前门,蜀遵(遵义)、永是他们的后门。我们若从黔进兵,就必须越过非常险峻的陆广,七个昼夜才能抵达大方;而那里是“一夫当关,千人自废”,因此导致我们的王三善、蔡复一部队屡次失败。而遵义离大方仅有三天路程,经过毕节只是百余里的平原。若从(遵义)这儿进兵,有什么可担心不能攻克的呢?”毛羽健趁机上奏,谋划并提出充实兵力、筹集粮饷的策略,并大力推荐原总督朱燮元、闭梦得等人(带兵征战)。皇上当即商议,同意施行,后来果然平定了贼寇之乱。过了不久,毛羽健又陈述驿站传达造成的祸害:“兵部调动部队征用驿车的文书,有发出的,但没有缴进的;士绅将乘坐驿车的文书彼此借用,一张文书经过多次涂改修补。差役的威势,凶猛如虎;百姓的性命,孱弱像丝。”皇上当即命令有关部门,(对全国驿站)严加清理整顿,长期积聚的困顿得到缓解。……。又有一天,(崇祯)皇上大驾光临,来到文华殿,单独召见延儒并交谈很久。这件事情秘密地进行,使得整个朝廷惊疑而害怕。毛羽健说:“皇上不在满朝大臣面前召见延儒而单独接待他,垂询群臣不通过上朝参见的时机,而是选在退朝闲暇的时候;导致夜已经很深了,内阁的门还必须开着。汉朝的臣子说过‘所说的若是公事,就应公开说;所说的若是私事,君主就不应接受私人的请求’。”毛羽健将此奏折递入,受到崇祯皇上的严厉责问。此前,毛羽健已经多次触犯了多名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大臣,他们的同党也一直琢磨着如何借助某件事而驱逐他。等到后来(明朝名将)袁崇焕被关进监狱,主事陆澄源因为毛羽健曾经上疏称赞过袁崇焕,就弹劾他,皇上准奏,毛羽健御史被免职,开启返乡之旅。(后来,毛羽健)死去。

从这段文字叙述可以看出,毛羽健是个有才华、有见地,好说直话、敢于谏言,嫉恶如仇的官员;作为御史,身处要职,拿现在的话说,他愿担当、能担当、敢担当、有担当,绝对是个称职的角色。他一方面不留情面地检举违法乱纪的官员,为国家大计出谋划策,对皇帝负责,为国尽忠;另一方面直言时弊,痛呈顽劣,自然得罪不少同僚,招致同僚的嫉恨,也为自己后来的多舛命运埋下伏笔。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一位明史留名的好官,百度显示更多的却是关于毛羽健的“野史轶事”:大明监察御史毛羽健因在京城纳妾,其远在老家的妻子温氏是个大醋坛子,通过驿站这个快捷通道,迅速赶到京城抓了个现行,狠狠地教训了毛羽健及其妾。毛羽健憋屈但又惧内,于是迁怒驿站,编造一些理由,择机向崇祯皇上建议,撤裁全国驿站,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此举却直接导致工作于米脂县银川驿的驿卒李自成下岗,李自成迫于生计,加入并率领农民军造反,直逼京城,崇祯皇上自杀,明朝灭亡。可见,毛羽健无意中捅了一个天大的娄子,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改变了发展轨迹。百度显示,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居然也认为明王朝的灭亡与毛羽健有关。

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毛羽健(百度截图)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看出,毛羽健上疏撤裁驿站确实发生过。但那是因为毛羽健的确看到当时驿站的四大弊端:一是驿站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为腐败产生和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驿站作为朝廷事业机构,其巨大的经费却最终来自于老百姓;二是越来越没规矩,驿站成了当时公费旅游的工具、财政支出的大漏斗。官员自己公费旅游也就算了,连工作人员的家属和亲友也跟着沾光,甚至搞违法行为;三是驿道上来回穿梭的各色官员蛀虫,个个都要求驿站提高接待标准,伸手要钱要物。如果你不情愿,他们就虐待马匹至死,或者说随身行李被偷了,逼得驿卒花钱消灾。毛羽健在奏折中说“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一点也没夸张。但是驿站领导对此视而不见,驿站不但是摇钱树,还是其结识贵人的最佳平台。他们喜欢做的就是,以接待工作需要为由,不断增加摊派数量,或者向朝廷索要财政补贴;四是根本没有人站出来秉公说话。肩负保土安民职责的地方官员本该出面干预,至少也要向朝廷反映情况吧?非也!克扣经费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乐得维持现状;部分正直的,亦多求自保,哪敢得罪各路大神?

简而言之,以毛羽健的职业责任、个性品行和一贯的行为方式,他向皇帝秉公谏言,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处在内忧外患的崇祯皇帝,采纳他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李自成因失业造反也是真,而什么毛羽健惧内、迁怒驿站、导致明朝灭亡等传言,其实是现代网络文化迎合人们猎奇猎艳心理,调侃戏说罢了。我这里重点探究毛铺地名的来历,关于毛羽健的故事和传说就不过多展开了。作为今人,纵观毛羽健的生平,他为人耿直,说话难听,甚至顶撞过皇上,最后被革职,还差点丢了性命,于官场上磕磕绊绊、起伏跌宕,实在是官运不济,但始终坚持不改秉性、不辱使命,绝对是忠君爱国的股肱之臣!

连环画《闯王李自成》

至此,彭道刚心中关于“毛家墓”以及“毛家墓”和毛铺村名的关系,已经有了几分判断,历史的脉络也似乎渐渐清晰起来!他继而推测:当年毛羽健受到免职处分后回归故里,大致路线应该是从北京到开封、开封到潢川,由潢川经毛铺境内“汉潢古道”过穆陵关,到麻城,最后取道回湖北公安老家。毛羽健返乡途中,心中一直郁闷;经过毛铺境内时,年纪已经大了,身体估计也不太好,身边没有家人,只有三两个随从。毛羽健念及自己是免职负罪之身,如果此时回到老家,不仅不能荣归故里、光宗耀祖,反而有辱祖先;此外,因李自成大军此时已围攻自己家乡,若真归故里的话,还可能牵连族人,惹上灾祸;加之看到毛铺此地山清水秀、乡风淳朴、人情和谐,如其灰溜溜地回家,不如留驻此地,安度残年。于是乎,毛羽健选在当时比较热闹的蔡河附近,盖了几间房子,经营些布匹食盐等日杂用品,商铺因毛羽健姓氏得名“毛家铺子”;很有意思的是,距离“毛家铺子”南侧百余米处,就有一处驿站。毛羽健大概于年前后去世。去世前,他在毛铺境内甘湾自选了一处风水较好的地方,作为百年身后之地,并对随从人员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要求自己逝后,尽量按御史对应的规制予以安葬。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时运不济,毕竟人家身份地位达到一定层级了;不管咋样,中国人的“面子”,还是要讲究的。在他去世后,随从就依照他的生前嘱咐,修了毛家墓,为其妥办了后事。而这是否也意味着,毛羽健因为根本就没有回到湖北公安老家,他老家也不会有毛羽健的墓地?

念及此,彭道刚迅速启动了另一项重要工作:亲赴湖北公安县考察!年7月15日,彭道刚和毛铺村干部彭广德赶往湖北公安县,16日一早,他们就来到县档案局史志室,工组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俩,当即查阅了《公安县县志》。县志显示,毛羽健老家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公安县章庄铺镇毛家坪村。当天上午10时许,彭道刚、彭广德二人赶到了毛家坪,才得知原毛家坪村和原石滩子村合并为新的石滩子村,几经周折找到村支部书记毛勇和村主任毛士元,他们忙着端茶递烟,同样十分热情。在随后的座谈中了解到,毛家后人代代相传,说有一个先祖,曾在朝廷里做过大官,但此人后来没有回来过,老家也没有留下这个先祖或毛羽健的坟墓,同时由于时代更迭,老家谱丢失了,具体的文字记载也无从查找。这中间细枝末节的到底咋回事,也没有后人能说得清楚。彭道刚彭广德二人一听到毛羽健并没有安葬在老家这个“大好”消息,就在自己之前推测的逻辑链条上,又无形中添加了一份证据,不由得心中暗喜。而当地的村干部听到毛羽健有可能安葬在毛铺,同样喜出望外,毕竟困扰当地毛氏家族很多年来的一个谜题,有可能迎刃而解了呀!当天,村里安排了丰盛的饭菜酒饮招待来宾。席间,双方交换联系方式,互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