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年,响水堡西门。/受访者供图
胡成不是西北人,对于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他来说,大西北更像是遥远的“边关”。那里沉淀了太多历史的尘埃,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踏足。
据了解,早在康熙年间,由于西安、兰州成为了清政府统治西北的两大中心,陕甘总督左宗棠和魏光焘,先后征发了民工2万多人,开始修筑西兰大道。如今,起自西安、西至兰州的国道,其前身就是西兰公路。
作为一个主动亲近历史的人,胡成也少不了对历史进行抒怀。聊起西兰公路,胡成说,一定不能忽视华家岭的险峻。“华家岭是古驿道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边通往定西,一边通往天水,那里曾经一片繁华,但是随着现代筑路技术的发达,新的公路绕开了华家岭,使得曾经的繁华落败成了形单影只的小镇。”如此可见公路对一个地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人的生活轨迹的改变。
过去10年里,胡成依循着西兰公路沿线的零星碎影,3次前往陕北,行走在那些历史与当下相互重叠的时空里。他把曾经去过的地方——榆林的绥德、米脂、横山、靖边等地,串联成了一张线路图。沿途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与胡成成为了跨越时间的朋友,他们也互相成为了各自生命的见证者。
胡成大学读的中文系,却自学了计算机,毕业后,他做起了与设计和程序相关的工作,对影像和文字的热爱,使得他最终还是辞职,开始专职摄影和写作。他并未受过专业的历史学科训练,却凭借“好奇与执着”,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古道,穿过现世的层层雾霭,去寻找遗落在民间的历史碎片。
白天,胡成在路上边走边拍摄。晚上,他就在小旅馆里或者投宿的居民家,写下一天的见闻、感受和思考。“为了让记录和写作更生动。如果等到旅程结束后回家再写,可能当时一些细微的感受会消失。”新近出版的《榆林道》,就是胡成自上一本《陇关道》之后,再次以“道”为名的非虚构作品。
《榆林道》
作者:胡成
与一般常见的旅行文学不同,区别于注重对景点、遗址等静态的“物”的记录,胡成的书写更侧重于对遇到的、动态的西北人的描摹。用他的话说,“毕竟,从活生生的人那里,往往能读出最深层的历史长在现实中的样子,在旅途中遇到的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被记录、书写的机会”。
对普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