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自成的前半生被戴绿帽被追杀各种悲剧,一 [复制链接]

1#

有趣有料有深度,T君带你淘历史涨姿势~

本文作者|雾满拦江

从贾宝玉到焦大

历史上最有名的驿卒自然非李自成莫属,他出生于公元年,投胎于陕西米脂一个大户人家(一说是贫苦人家,后当马夫)。他挑选的这户人家还真不错,有钱,有佣仆和美貌的小丫鬟。于是幼年李自成幸福地去了学堂,等他长大,就可以去啃“宝姐姐”和“林妹妹”嘴上的胭脂了。

可是,等他长到吃胭脂的年纪,蝗虫却来了。蝗虫们吃了一年,第二年又来了。第三年,蝗虫没来,旱灾却来了。就这样接二连三,李家终于光荣地加入了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之中,李自成的命运也急转直下,从膏粱子弟贾宝玉迅速转型为马夫焦大,开始了他霉运当头的少年时代。

他被家人送到庙里当了寄食和尚,但很快被潜藏在寺中的绝世高手打了个半死,扔出庙门。接着他又被送到一个员外家里牧马,员外巨讨厌这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小孩,将他轰出门外。随后,他又被送到另一个员外家放羊,惨遭辞退。之后,他被送到一个姓艾的员外家里牧马,这次运气好,老艾家没有把他赶出来,而是把他绑在木头桩子上,用鞭子一通死抽,勒令他马上吐出偷吃掉的羔羊。

吃下去的羔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来,所以李自成差点被打死。

之后,李自成的母亲就去世了。而他家的经济状况,却拉出一条小阳线,开始见底反弹,日子开始好了起来。于是,吃尽了苦头的李自成悄悄离家出走,跑到延安拜一个武林高手为师,学习武艺。

他学了五年的工夫,于18岁那年娶妻韩氏。不料,老婆前脚进门,李自成的父亲后脚就死了,李家的家境再次跌入谷底。万般无奈,李自成去一家酒肆应聘,结果还不错,他面试成功,兴冲冲地上岗了。没干几天,老板发现他偷喝了酒肆酿出的酒,气急败坏地解聘了他。

看来打工这条路,不太适合李自成。那就自主创业吧。李自成决定当铁匠,但因为缺乏资金,又无人扶持,这个计划最终流产。

创业失败,只能继续求职。这次,他去一个财主家应聘,主要是干农活。几天过去,财主发现家里的存粮锐减,农活却没干出个名堂来,李自成又被炒掉了。这可真是走投无路了,李自成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借船出海—借钱过日子。

他找到艾老爷家里,借了一大笔高利贷。

这一年,李自成21岁,在求职屡次碰壁后,终于成为银川驿的马夫。可别小看这个活儿,这是地地道道的事业编制。若非李家在当地有点儿小势力,也享受不到这二级公务员的待遇。

但是,李自成正值霉运当头的时候,无论多么好的事情,落到他手里都得砸锅。从他上任那天起,由他负责照管的驿马就开始一匹接一匹地死掉。按照规定,这些死马都必须由李自成照价赔偿,可他哪里赔得起?

赔马的事就够闹心了,折磨得李自成欲哭无泪,脑子发昏,于是他就先上路去送公文。到了地方一摸,老天爷哟,那封重要的公文竟然被他弄丢了!这就属于重大事故了,责任追究下来,没他的好。正当李自成欲哭无泪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个爆炸性的坏消息。

从焦大到武大郎

他老婆跟人同居了。

而这个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居然是他的同事——不,对方所在的单位是权力部门,有执法权,那就比李自成高出了不知多少。这个人便是米脂县的衙役,名叫盖君禄。

当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跟所有男人一样,先是难以置信:不会吧?我这么辛辛苦苦,在外边奔波,图的是什么?不就是……怎么会有这种事呢?不会的,肯定是弄错了。他决定证实一下,让大家知道流言蜚语是多么不可靠。

于是有一天,李自成告诉妻子,他又要去送信了,一来一回要好几天的工夫。妻子体贴地替他备好了干粮,叮嘱他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李自成辞别妻子,就出发了。但他并没走远,而是躲到驿站里一个人喝闷酒,过了半夜,他拎了把杀猪刀,回来了。

到了家门口,李自成不敲门,而是轻轻地用刀尖挑开门闩,闪身进去,悄悄摸到屋门口。往里边一瞧,只见炕上躺着两人,男人正是同事盖君禄,女人则是妻子韩氏。

李自成疯吼一声,冲了进去。那盖君禄却是个好身手,突见李自成闯进来,他“啊呀”一声,疾跳而起,夺路要走。李自成迎面拦住他,当头就是一刀。盖君禄一闪,迎面一脚,踢向李自成的心窝,敢情是拿李自成当武大郎了。只见李自成侧身一闪,躲过了盖君禄这一脚。不料盖君禄这一脚只是虚招,目的就是让李自成闪身让路,以便趁机逃走。

盖君禄这一手可把李自成玩惨了。

捉奸捉双!只要当场将奸夫淫妇捉住杀了,那李自成最多只是受个批评教育,下不为例,而且他还将为自己赢得荣誉和掌声。

可是盖君禄跑掉了,这就把李自成置于尴尬之中:如果他冲出去追杀盖君禄,这属于严重的袭警行为,而且老婆也会趁机逃掉,到时候这桩案子就是一起恶性刑事案;如果不追的话,那李自成以后还怎么混下去啊?而且盖君禄身为衙役,他逃走之后,这桩案子肯定是由他负责处理的,到时候李自成会落个什么下场,不言自明。

电光石火一般,李自成就把这事情想清楚了——盖君禄偷情经验太丰富,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绕了进去。他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又摊上这件事,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不活了!

李自成二话不说,揪过老婆韩氏,咔嚓一刀,就了却了这桩情孽。左邻右舍兴奋地冲进来,将嫌疑人李自成扭送到县衙大堂。知县大老爷一审过堂,李自成捉奸没见双,言称老婆偷人之事,证据不足,不予采信,一审判处李自成死刑。打入大牢,秋后问斩!

从武大郎到武松

闻知李自成被打入死牢,债权人艾老爷火速赶到,要求李自成立即还钱。

李自成的侄子李过也赶了过来,他到处借钱,四方行贿,想救自己叔叔出来,却不见任何效果。眼看往上花钱不管用,李过只好扭过头,往下花钱。

这一回,李过终于找对了路子。官场的事情,从来就是县官不如现管,往上面花钱,上面的人不可能明着询私枉法,只能是公事公办;可下面的人没收到你一点好处,凭什么要替你搭这种人情?钱花到具体的办事人身上,事情才好办。

再加上这桩案子本就让人同情,世界上真的难找到比李自成更倒霉的人了,看看他遇到的这一桩桩怪事,这种时候再秉公执法,真是太不人道了。

狱卒的同情心一泛滥,李自成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狱卒们照常上班下班,清点人犯数量,发现一个也没有少。正在喝茶聊天,县衙里却突然来人,询问李自成是不是还在牢里。

好端端的,怎么会问这么一个怪问题呢?原来,昨天夜里,有人闯入艾老爷家,灭了艾家满门。这事一看就是李自成干的,可是知县却纳闷,怎么没见监狱里通报说李自成越狱呢?狱卒们也非常奇怪,就到李自成的狱门前再看一看,却见李自成正用被子蒙着头,一动不动地躺着。大家开门进来,扳过他的身子—哪里是李自成,原来是个比李自成更倒霉的狱卒。

原来,李过昨天夜里来探过监,还带了酒菜请狱卒吃,不料,狱卒喝着喝着,就人事不知了。醒来的时候,狱卒发现自己手脚被绑,嘴里塞着袜子,对着墙壁,被摆放成一个动弹不得的姿势……

而李自成一逃出大狱,就手提利刃,带着侄儿李过夜袭艾老爷的家。

为什么要找艾老爷的麻烦呢?因为自打李自成向艾家借了高利贷,艾家人就没完没了地催债,李自成为债务所迫,只好去艾家求情。他到了艾家门口,门丁却嫌他衣衫脏破,不许他入内。于是李自成就在艾家门前的石坊前,躺下来休息,实际上就是想耍横,反正要钱没有,看你姓艾的能拿我怎么办。

艾老爷出来,看到李自成这副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立即下令家丁将李自成绑起来暴打一顿,然后锁在庭院的柱子上,不给他水喝。正当李自成饥渴难耐的时候,艾家的儿子手拿一块白馍走了过来,到了李自成身边,关切地问:你饿吗?想不想吃馍?

想!李自成心中充满了温暖,拼命点头。

想也白想,你就是吃不到!那孩子将白馍丢到李自成面前,拿脚慢慢地碾:馋死你,白馍就是拿来喂狗,也不给你!

李自成恨死了艾家的孩子,于是一出狱,就夜袭艾家,要宰了那个小免崽子。

艾家是大户人家,内府住的除了艾老爷一家人外,就是丫鬟保姆。李自成和李过翻墙进去,恰如猛虎入群羊,所向无敌,一路杀到了艾老爷的床前。

艾老爷本是个读书的举人,一生只爱三件事—烧香、礼佛、放高利贷,最痛恨李自成这种借钱的时候就没打算还的人。可还不了钱,又怎么能怪李自成呢?看看他的时运,真是背到了极点,所以李自成也怒不可遏,厉声质问道:姓艾的,我李自成欠你的钱,自然有归还之日,我只是时运不济,所以央求你延缓几日,你答应便答应,不答应便不答应,凭什么要将我绑起来毒打,还让你的儿子戏弄我?你这样对待我,于心何忍?

艾老爷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李自成,仿佛要喷出火来。李自成大怒,一刀砍在艾老爷的脑袋上,李过在一边也一刀割去了艾老爷的鼻子。艾老爷痛得全身颤抖,可是那双眼睛却更加愤怒。看到这情形,李自成明白了,要想说服艾老爷,只能一刀搠喉,一了百了。

然后李自成再找到艾家那缺德孩子,揪过来一刀捅在其心口上,总算洗尽心中之辱。

从武松到宋江

杀了艾老爷一家后,李自成和李过星夜逃往绥德(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

李自成此去,应该是投奔他在学武期间结识的师兄弟—绥德一位姓钟的武生。这位钟老兄听了李自成的事情后,连连表示佩服,就把两人安置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偏僻的窑洞里。

李自成和李过到了那间冰冷的窑洞里,天就黑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洒下来,眨眼工夫连窑洞的门都封住了。两人冻得满地乱蹦,却怎么也等不到钟老兄送来吃的喝的。

等了大半夜,李自成顶不住了,就钻出窑洞四处搜索,忽见附近有一座文庙,庙中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李自成进了庙,左看右看,顿时大喜:这文庙中,竟然有可以用来生火取暧的木头—孔圣人的牌位。

当下,李自成挟了牌位,急忙返回来,和李过两人生了火。逃亡途中,原本就已惊魂未定,疲惫不堪,此时再被暧暧的火焰一烤,两人就昏昏睡了过去。

天色将亮,叔侄二人正睡得香甜时,忽听窑洞外一声呐喊,数不清的人就冲了进来,将二人按倒,牢牢捆了起来。完了!李自成面如死灰,和李过脚步踉跄地被扭送到县衙。

到了县衙,知县升堂,声色俱厉,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他们竟然拿孔圣人的牌位烧火取暖的出格行为。批评过后,县太爷下令:将这两个狂徒枷在衙门口,以此教育广大群众!

枷过之后,二人被拖回来。县太爷问:你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没有?李自成和李过很坦诚地认了错。李自成更是痛心疾首地道:“我们保证痛改前非,尊重读书人,以后再也不胡来了!”

县太爷非常满意,于是将二人释放了。

李自成和李过两人磕了头,倒退着出了县衙,相互对视一眼,突然间疯了一般,向着远方拼命飞跑。这时,有驿丞给县太爷送来了海捕文书。县太爷拿起来一瞧:文书上的这两个人,好面熟啊,本官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时候的李自成和李过已是脚不沾地,疾奔如飞,犹如旗花火箭,冲出了绥德县境。

等县太爷醒过神来,再想派人追赶,早已来不及了。

从宋江到李逵

李自成此一去,便参加了官军,在甘肃巡抚部下当上了一名总旗,下辖50名士兵。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不久,李自成追杀农民起义军,在战场上大显身手,打得闯王高迎祥落荒而逃。李自成因而荣立二等功,官升把总。

把总虽是明代武官中级别最低的,但官衔再低,好歹也是个官啊。于是李自成就兴高采烈地跟在参将王国的马屁股后面,继续镇压农民军。

队伍浩浩荡荡过了兰州,向东行进,抵达金县(今甘肃榆林)。金县有点儿古怪,官兵来到这里时,竟然不见知县率父老出迎,没有花鼓队,没有秧歌舞,也不见香喷喷的猪羊给大家端上来……李自成看不下去了,搞什么啊,官兵流血卖命,你个小小的县令竟不出来欢迎,这不明摆着不重视我们嘛!

官兵气势汹汹,要攻打金县。县令无奈,命人从城墙上吊下去两银子,说金县地方狭小,民众贫寒,如今城里粮也无一粒,银子就这么多,你们看着办吧。

两银子虽然不多,可大家分一分也聊胜于无。于是最先到达县城的一伙兄弟,就把这银子分了,而后面的兄弟们什么也没捞到,心里极不平衡,就聚集在城下吵吵闹闹。

可这次,县令说什么也不露头了。众兄弟感觉自己好没面子,恼怒之下,干脆打破金县,冲入城中,揪出县令来一顿痛打,然后挨家挨户砸门搜索,不信找不出金银来!

兄弟们正在忙着,参将王国来了。一瞧这情形,登时火了:你们这是干什么?扰民滋事,殴打县令,你们是不是拿自己当农民起义军了?眼里还有没有王法?给我统统拿下!

最后,抓住了六个闹得最凶的,以正军法。这六个滋事的乱兵,有三个都是李自成的结义兄弟。所以这时候,李自成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而且这些士兵之所以“滋事要钱”,恰恰是因为王参将克扣军饷迟迟不发。但他还是硬着头皮上前求情:王参将,你看这事,虽说兄弟们有错,可是大家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嘛……王参军,看在我的面子上,这事算了吧。

王参将却冷冰冰地道:李自成,你要搞清楚,你现在是官兵,不是农民起义军,不能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几个滋事乱兵实属害群之马,如果不杀,何以正军法,行军令?

李自成一听就急了:王参将,务请三思,你要想拿兄弟的性命给自己立威,只怕兄弟们不依你。王国眼睛一瞪:大胆李自成,你要造反不成?!

造反就造反,谁怕谁?李自成火了,登高一呼,鼓动众兄弟造反。

被李自成一鼓动,在场的名官兵一起鼓噪起来。王国大怒,拨剑向李自成冲了过来。来得正好!李自成迎上前去,抢先一刀,王国的一条手臂已经飞上了半空。王国愕然之中,只见李自成满脸冷肃,复一刀,刺入他的小腹。

王国毙命,金县的县令也倒了大霉,被兄弟们拖出来打了个半死。

等到甘肃巡抚得知消息,急急派人追来时,李自成早已带着这号乱兵逃入荒郊,正式脱离了官兵的编制,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

此一去,李自成如龙归海,如虎归山,从此无人可制。年1月,曾经的驿卒李自成推翻了年的大明朝,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但很快就被随后而来的清军逼退,最终被乱刀砍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