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陕西米脂县人,黄埔一期毕业,正宗的“天子门生”,对蒋氏可谓忠心耿耿,唯命是从。虽然平生未打过几次胜仗,但因为忠诚,颇得蒋氏信任,视其为心腹,而得以不断升迁。其对蒋氏的忠诚可以从以下几件事情得出结论:
蒋介石和杜聿明
年,中国远征军从缅甸败退,日军已经迂回到后方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道路。史迪威要求杜聿明把部队撤到印度休整,当时部队离印度只有多公里,而离国内有多公里。且退路已经被切断,只能翻越野生山回国,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无法补给,各种瘴气、热带病、等等,可以说是凶险万分。但蒋氏认为撤到印度“丧师辱国”,要求杜聿明把部队带回国内。
杜聿明不顾沿途凶险,进入野人山,4万多人进去,饿死、病死无数,出来只剩0多人,杜聿明自己也患上疟疾差点死在野人山里。杜聿明回国以后到重庆见蒋氏,并自我检讨:“这次作战失败是学生指挥无能,未能完成任务,为国争光,请校长处分。”蒋介石却把他升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作为奖赏。当时云南是大后方,日军被阻挡在怒江南岸,杜聿明在昆明基本没什么事,休息了好几年。
远征军撤退时路边遗弃的车辆
云南是龙云的地盘,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蒋氏无法插手,早就想除掉龙云。抗战胜利没几天,蒋介石借故要龙云派部队到越南受降,调走了他的主力,然后要杜聿明以武力方式逼迫龙云到重庆任职。按杜聿明的说法,自己跟龙云相处几年,私人关系好到无话不说的地步。但他接到蒋氏的命令后,却是不动声色地做准备,没给龙云透露半点消息。武力解决掉龙云以后,蒋氏对杜聿明说:“你解决龙云对国家是立了功,但是得罪了龙云,你应该为国家背过。”后来杜聿明被撤职查办。为国家背过其实是给蒋氏背过,杜聿明心知肚明但是却毫无怨言。用他的话说:“已经给蒋先生背过无数次了。”
淮海战役,蒋氏屡次改变作战计划,接连要求杜聿明不惜一切代价去救黄百韬、黄维兵团,结果杜聿明自己反被解放军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情况十分危急。蒋氏于12月29日派机投下近万份黄百韬烈士纪念册和南京《救国日报》刊登的解放军将蒋氏、何应钦、杜聿明等列为头等战犯的消息。杜聿明明白蒋氏就是让他临难死节,以全忠孝,于是回电:“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结果杜聿明最终被俘,关押在一间磨坊里面。他趁看守人员离开的间隙,拿起一块手头往自己脑袋上猛砸,想自杀死节。杜聿明鲜血猛流,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但最终被解放军抢救过来。
杜聿明被俘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若论忠诚,杜聿明在国军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他被俘后,家人又遭到怎样的对待呢?
最初蒋氏以为杜聿明已经殉国,将其妻儿及母亲接到台湾。后来得知杜聿明其实是被俘了,便对杜的妻儿不闻不问。杜聿明与妻子曹秀琴共有三儿三女,杜母依然健在。杜聿明被俘之前,大女儿杜致礼被送到美国念书,其余几个子女都在台湾。一家人全靠曹秀琴一人操持,生活非常艰难,靠杜聿明的老同事说情,才得以把子女安置到学校读书。当局又派人调查杜聿明子女的学籍、学费问题,说:“杜聿明已经被杀害,要给立烈士神位。”才给予了一点学费补助。
杜聿明长女杜致礼原本通过宋美龄的关系,入读贵族女校卫斯理女子学院。杜聿明被俘以后,家道中落,只能转学到不太出名的圣文森学院完成学业,但是却在这里邂逅了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杨振宁。年8月26日,两人在普林斯顿结婚。杜致礼曾于年返台探亲,却被蒋介石扣留,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离台。
做第五军眷属工厂厂长时的曹秀清
杜聿明长子杜致仁,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求学,但因为家庭困难,只能从台湾银行贷款。年,杜致仁离毕业只差一年,银行却突然对其断贷,这让已经欠下美元的杜致仁陷入困境。曹秀清不得已打报告给蒋氏,请求借款0美元学杂费,蒋氏仅答应借款美元,且分两年支付。当时杨振宁的事业也刚刚起步,同样无力支持杜致仁。最终杜志仁大失所望,服用安眠药自杀。
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蒋氏为了将其拉回台湾效力,开始对杜家热情起来。杜母去世时,蒋氏对其丧事安排了极高的规格。年9月,蒋氏夫妇还亲自接见了曹秀清,表面寒暄过后便对他说:“你要凭着岳母的关系,争取杨博士为党国效劳。”曹秀琴表面上答应,内心是想到美国以后想办打听杜聿明的消息。到美国一年多后,看到杜聿明被特赦的消息。两人经过长时间的联系,最终在我使馆人员帮助下,于年6月回到北京。
杜聿明被特赦的消息传到台湾,加上曹秀清又一直在美国不回。台湾当局把杜聿明子女当作犯人一样监视,生怕他们也逃离台湾。据李敖《大江大海骗了你》中描述:曹秀清去美不归后,杜聿明子女生活和学习都遭到了极大的影响。三儿子杜致用辍学去开计程车。二儿子杜致勇本来是土木工程专家,但是找任何工作都会被“安全考虑”影响,甚至自家房屋租出去,租客也会遭到警察半夜盘查。杜致勇最终只能找一份为保龄球钻指孔的工作终老。二女儿杜致义、三女儿杜致廉嫁到台湾,连下一代出境都会遇到极大麻烦。
年5月7日,杜聿明病逝,曹秀清想让儿女到大陆奔丧,特意发电报给蒋经国,她说:“骨肉团聚,亲视含殓,以尽孝恩,一俟葬仪告毕,即行归返,恳请予以便利,至深哀盼。”但蒋经国却无动无衷,只允许其子女在台湾设立灵堂祭奠。杜聿明死后,曹秀清一直在内地生活,偶尔到香港与子女团聚。子女劝她回台湾以便照料,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年5月,曹秀清再次到香港想与子女团聚,子女未到香港之际,她却在香港病亡。
蒋氏似乎对于部下的忠节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他希望每个部下在临难时都成为文天祥那样的人物。比如常德保卫战,余程万余人打到余人,蒋氏仍要其坚守,与城共存亡。最后余程万突围了,蒋氏却大发雷霆要判他死刑。
杜聿明为蒋氏效忠半生,又经历10年牢狱之灾,虽然未能挽蒋家王朝于狂澜,但也已经竭尽全力了。于公于私,其后人都应该受到优待,但却一直被监视,至死都未能让子女见最后一面。常人很难体会,当曹秀清带着大儿子的骨灰,走出机舱,见到阔别15年的丈夫时是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