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穿越历史记忆甘泉十四期
TUhjnbcbe - 2024/4/6 0:14:00

(在陕北这块厚重苍茫的黄土地中,历史的尘烟一层一层覆盖了先祖的足迹,但它的脉络如大河一样清晰深远,它的生命如大河一样奔涌不息,时光洪流无数次对过往的洗涮,并未减弱后人问祖追根的那份虔诚。对根文化的无尽追溯,眷恋,正是无数长辈或后辈登高望远后的不忘来路,不忘初心,对故园无限的思乡情怀!

他们念恋故园,故园也守望他们,如老父老母一般,守着他们曾经那份最清明质朴的童心。---心庵)

《一个烈士后代走过的大半辈子》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年10月18日(农历9月6日),我生于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陕西省米脂县印斗乡峁疙瘩村(原籍),已过“耳顺”之年。“年过中秋月过半”,回首我这大半辈子,感慨万千,怎么这么快就老了?---高宽众

一、米脂–甘泉(家族的足迹)

米脂县以明代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闻名于世。我老家峁疙瘩村在县城东北20公里的大山里,我两岁时随母亲离开老家,三岁时母亲带我投亲来到延安南70公里处的陕西省甘泉县道镇寺沟河村,在这里,我渡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年考上大学离开甘泉,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定居至今。因此,我实际是个甘泉人。

甘泉是个小县,年我离开时只有四万人,但近代是陕北红军的发祥地之一。年,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曾驻扎在甘泉洛河川的下寺湾镇。

高家在陕北是个大姓。打开百度地图,米脂县峁疙瘩村周围(百度地图误为:峁疙塔),好几个村庄都是高姓聚居,“高家园则”“高家老庄”“高宏寺沟”“高家渠”等。我们家有家谱,崇、尚、清、明、克、巨、宽、喜、登、好、镇、步、云、盘。我在“宽”字辈。

我爷爷,在“克”字辈,叫高克厚,行二,我爸爸和我都没有见过他,下面再说他。爷爷弟兄三人,很穷,都是文盲。老大叫高克忠,年全国大饥荒时,我家就是投奔他来到寺沟河村的。大爷爷浓眉大眼,中等个子,早年从米脂迁居到寺沟河村,高寿善终。三爷爷叫高克成,也英俊,聪明,年轻时贩运牲口,也是高寿善终。

我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革命烈士塔下,年6月18日

现在说说我爷爷。上世纪三十年代,陕北闹红军,他秘密参加了红军,常常在家里窑洞偷偷开会,会后总对我的小脚奶奶厉声告诫:你格老子把今天开会的事说出去,老子杀了你!可见当时白色恐怖多么严重。传说他与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是拜把子兄弟,护送过刘志丹的婆姨(夫人),在甘泉以西的南梁根据地活动。年,陕北红军内部发生肃反,我爷爷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我们甘泉县道镇的纸坊村,当时他已经是红军的连级干部。解放后,我爷爷被定为革命烈士。

我奶奶姓常,也是米脂人,小脚,高个儿,对我疼爱有加。旧社会农村女人没有名字,我不知奶奶名字。所以,我在填写入党申请书等文件时,祖母这一栏直接写:“常高氏”。陕北常家也是旺族,现在延安、甘泉一带,我有很多常家亲戚。

我父亲在“巨”字辈,叫高巨福,乳名“福元”,年农历8月24日出生于米脂老家的峁疙瘩村,他是我爷爷唯一的子女。我爷爷闹红军经常不在家,年被杀后,我父亲几乎成了孤儿。后来我奶奶带着我父亲改嫁到临近的佳县乌镇吕家沟村。我父亲就在他继父家放羊,一直长到十七八岁,娶了个童养媳,童养媳没有生育就因病去世了。他靠刻苦自学,竟然有了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解放初,他从米脂出发,以烈士遗孤的身份只身到西安,找当时的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安排工作。年前后,父亲回到米脂的峁疙瘩村,与我母亲结婚。年被安排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宁夏面粉厂工作。

据说我在此窑洞出生,米脂县印斗乡峁疙瘩村,年6月19日摄

年,母亲领着两岁的我,千里迢迢从米脂赶到银川,与父亲团聚。然而命运多舛,全国的大饥荒从农村蔓延到了城市,全家的口粮几乎都给我吃了,大人天天挨饿,后来饿得实在受不了,母亲执意要带我回老家。但老家米脂是一个穷地方,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既没吃的,也没烧的。甘泉县在延安以南,人少地多,土壤肥沃,降雨充沛,森林很多,是贫苦人活命的好地方,米脂人称其为“南老山”。

这样,年,母亲带着我,从银川直奔甘泉,投靠我大爷家。随后我父亲也辞去工作,来到寺沟河当了农民。但他可能由于幼年缺吃少穿,从他当农民起,每隔几年就要得一次大病,先后动了三次直肠癌手术。年5月6日,我父亲在家乡寺沟河村家中病逝,终年63岁。

父亲正直,善良,又有点文化,担负起对我的学前认字教育。我上学后,有天竟然在我家的破窑洞里翻出父亲多年前买的《水浒传》《陕北民歌》(何其芳编)。后来我工作了,每次回乡看望父亲,他都高兴地泪流满面。他还常教育我:对公家的东西千万不要伸手。父爱如山,他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我母亲叫曹海珍,乳名“谷明儿”,年农历11月26日生于陕西省佳县乌镇(原名乌龙铺)的小西沟村。佳县紧邻米脂,上世纪四十年代歌颂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民歌《东方红》即诞生于此。我从小听着母亲的佳县口音长大,现在偶尔听到佳县方言非常亲切。母亲今年八十岁,随我弟弟在寺沟河村生活。

我外祖父叫曹元成,外祖母叫李桂枝,我母亲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后来又生了我姨妈(曹海明)和我的三个舅舅(曹增顺、曹增新、曹增金)。我母亲出生时,她爷爷用做掮客积累的资金,购买了几百亩土地,农忙时雇有几十个短工,算是一个小财主了,但他们不供女孩儿上学。母亲文盲,但很聪明,口齿伶俐,非常要强。我父亲多次手术,不能干重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一个弱女子,家里做女人,地里做男人,在人民公社时期还当过几年妇女队长,是村里出名的女汉子。

我母亲手巧。陕北冬天寒冷,农民当年穿皮袄御寒。母亲自学成才,能缝很漂亮的皮袄,里子是羊皮,面子是棉布,还可以翻领和拆洗。年左右,北京农业大学(现名中国农业大学)迁到陕北,我家隔壁住了农大的家属于阿姨。于阿姨在北京就是好裁缝,我母亲主动跟人家交朋友,苦学裁缝本领,手艺突飞猛进,方圆十几里常有人找她缝衣服,做皮袄,我为母亲感到特别骄傲。

那时候,周围的很多小伙伴,特别是没娘的孩子穿得破破烂烂,脏了吧唧,但我们兄弟俩和妹妹从小到大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年我到县城上高中,城里的同学看我穿得这么洋气,还以为我是城里人呢。

我现在的家:陕西省甘泉县道镇寺沟河村,年8月19日摄

年母亲带我到甘泉,年我考上大学离开,我在甘泉整整生活了十七年。甘泉是我一生魂牵梦绕的故乡!(后续)

作者简介

高宽众,年在陕北山区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并入党。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年考入安徽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年获法学硕士,分配至国家农业部工作。年赴美留学,获美国阿肯色大学法学硕士。年担任美国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律师。年担任法国农业企业赛力事达公司在华大型农业合资企业的法律顾问与董事会秘书。年后先后成为北京市恒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永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

监制:曹圆宇审核:马磊编辑:王程

甘泉宣传天天快报甘泉宣传新浪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穿越历史记忆甘泉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