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杨家沟村红黑绿
TUhjnbcbe - 2024/4/9 17:48:00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6月15日讯(记者梁木)站在杨家沟村扶风寨的山腰处,向前看,是层峦的山峰和“棵棵皆兵”的繁茂植被,向后看,是具有陕北特色的百年窑洞庄园建筑群。

年11月22日至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在杨家沟村度过了个日日夜夜,并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二月会议”,会议讨论通过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做了充分的政策和思想准备。

杨家沟村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同时,杨家沟村扶风寨的民居民窑、窑洞庄园等古建筑群,是陕北民居与建筑文化的集中展示,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杨家沟革命旧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梁木摄

站在陕北文化与革命旧址的肩膀上,杨家沟村用好用活资源,大力发展产业,盘活乡村经济。

善用历史资源,传承历史精神。杨家沟村以扶风寨以及阳坬山、水道沟的革命旧址为主,辐射全村民居民窑、古戏台、古桥等古建筑群进行整体系统性的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建筑进行修复,还原特色。并依托陕北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教育培训、国防宣传动员有机融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打造红色教育阵地村和红色旅游景点村。

冯立夫夫妻俩开办的复元堂农家宴就在杨家沟革命旧址的山腰处,五孔窑洞,提供住宿与餐饮,一年为他们带来十万元左右的收入。

复元堂农家宴过去叫冯立夫农家乐,是杨家沟村第一家农家乐,开办于年,随着旧址客流量的增加,冯立夫听了别人的建议,重新修缮家里的窑洞,开办了农家乐。那时一年下来也只有不到一万元收入。

图为冯立夫,身后是家中窑洞改建的农家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梁木摄

年起,冯立夫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在复元堂农家宴旁边,同样紧挨着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还有另外两家农家宴,都是当地居民自己家里开办,三家农家宴同时能接待二三百名游客。围绕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全村目前共有五家农家乐,包括一家由村集体经济入股开办的吃、住、游、养殖一体的基地。

米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钧告诉记者,为更好挖掘杨家沟的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优势,杨家沟村将依托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点、杨家沟干部培训学院,打造杨家沟红色文化科技产业园,形成旅游、教育培训、实训为一体的教学基地,通过红色培训带动红色旅游,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杨家沟村同时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源泉。年成立的亨亨养殖专业合作社,以饲养黑毛土猪作为发力点,带动24户贫困户以元的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入股、71户非贫困户自筹元自愿投资入股,村集体经济以25亩集体土地折合的租赁费和政府产业项目扶持资金修建的养殖场折合租赁费入股,探索出“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的新型互助合作社

杨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告诉记者,年成立的合作社,年就有40万纯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21万,入股村民共分红19万,大约每户获得元分红。村集体经济的21万,按照全村村民每人元的标准分红,剩余大约两三万元用作合作社后续发展流动资金。”‘朱兆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户的人口数不一样,平均一户4口人,那么入股的社员,包括全村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就有元的分红。”

39岁的蒋生龙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父亲早逝,母亲是聋哑人,一家子的生活过得十分困苦。年筹建亨亨养殖合作社时,村里看重蒋生龙做事实在、为人友善的品质,聘请他进入合作社务工。原本对养殖并不擅长的蒋生龙经过几个月的培训,顺利成为了养殖场的厂长,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如果按照要求完成生产指标,还有1万元的奖金。

像蒋生龙一样在养殖场务工的村民还有4名,而由土猪养殖带动的饲料种植、物流运输等间接劳务有近20人。

米脂小米是米脂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四大著名小米”之一,以“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县历来有“小米之乡”的美誉,杨家沟村依托地理优势,建设绿色田园中心,目前种植小米余亩,由村集体管理经营。

由此,杨家沟村探索实施“黑色养殖”+“红色旅游”+“绿色田园”三产联动的发展战略,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度整合资源、资金和资产,逐渐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渠道增多,实现不出村就可务工。年杨家沟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杨家沟村红黑绿